一、自我介绍及学习背景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百习而见专业经理集训辅导班》的小伙伴Caroline。今年24岁,2015年毕业,目前在深圳一家规模300人左右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招聘、员工关系与行政工作。
经历了公司的初创期,看着办公室从土坯房到完工,从当初董事长、副总、人事总监、我四个人到如今的规模,看着公司一步步的成长,需要的技能也越来越多,要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自己还相差甚远,心里觉得很失落。有段时间处于极其郁闷、自我怀疑、否定的状态,甚至都快怀疑人生了。
公司和领导到底需要什么呢?
我该怎么办才能让自己有所贡献、达到他们的要求呢?
5月31日下午,蒋老师在百习而见会员群发了一篇关于“2018年HR一对一辅导集训班招生”的文章,在简单地了解之后我就报名了。我太想让自己增值了,不仅是对当前公司有贡献,更想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拥有随时跳槽的能力和与人谈判薪资的酬码。
二、学习前工作中的误区与困惑
没加入学习之前,天天掉坑,接到招聘任务,几乎不加思考,不会辨别,也没有工作分析,着手就做;招聘过程中也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主因,更想不到制定什么对策。
虽然也知道学习,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缺乏明确的方向,踩了很多不该踩的坑;每天的工作像个陀螺,不停地在转,但最后什么都没做好,时间也严重的不够用。
三、加入后,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加入辅导集训班的学习后,前面的一个月我们都在学习职业素养的课程,之前从来没觉得职业素养有多么的重要,甚至在刚学习时也没有用多么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学着学着,慢慢地发现了它强大的逻辑,除了职业素养的本身,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专业模块时都会运用到它们,因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讲,今天着重跟大家分享“招聘与配置模块”的作业及学习情况。
招聘与配置的作业一共有四张表格,分别是:
工作分析表—招聘方案表—招聘情况登记表—招聘进度达成表
其中:
工作分析=岗位需求
招聘方案表=招聘计划的行动方案
招聘情况登记表=招聘在具体实施中的信息和数据全面收集整理
招聘进度达成表=招聘计划的分解
几张表之间具体的逻辑:
1.用工作分析表分析出来招聘岗位的数量和质量目标;
2.根据需求的目标,制订具体的分解计划;
3.把计划更加细化的做成具体达成的行动方案;
4.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实施过程中根据方案和计划的达标状况,去精准的发现和识别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6.基于招聘情况登记表里记录的详细信息,对问题用5W2H进行精准全面地描述,用4M1E 和 5WHY 去分析,给出对策与解决方法,从而达成招聘目标。
四、基于学习后的作业输出
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工作分析尤为重要,它可以说影响整个的招聘效果。如果工作分析没有做到位,就不能正确的识别出真需求和假需求,容易为了招聘本身而招聘,以下是招聘与配置课程输出的作业:
这张表格是对整个岗位的以下几点进行梳理:
1.具体工作流程的梳理(按照顺序);
2.具体工作目标要求的梳理;
3.工作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梳理;
4.工作权利和职责义务的梳理;
5.工作发生的频率和所用时间的梳理。
从表中可以明确的计算出某一岗位的工作饱和度,得出是否真的需要招聘。
针对招聘方案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与解决精准全面的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拟定新的对策,以下是我的作业辅导截图:
经过辅导,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之后输出的作业如下:
虽然这是一个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作业,但真实的代入了我招聘工作中的问题,并将我的问题分析的无比透彻,又帮助我从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得不赞叹其中逻辑的强大,要是在以前除了抱怨公司条件不好招不到人,找不到任何其它办法!
五、学习的技能在工作中如何运用的,获得了什么收益
九月底又接到招聘任务:10月30日前入职15人,并且是四个不同岗位,但这次接到任务时我没有像之前一样立刻去发布职位,经过仔细思考,四个招聘岗位中有两个岗位是新增的,那么我要怎么做呢?在以前我准是懵的,不过学习后我的思路清晰了很多,针对两个新增职位按照以下步骤做了工作分析:
1、先用“岗位需求挖掘话术”,通过与上级领导的深入沟通,了解并辨别这个岗位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为什么一定要有这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为什么一定要这些硬性要求?如果没有完全符合要求的候选人,那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了最终需要招聘的人数,哪些是急需的岗位,必须在月底招到,哪些可以暂时搁置。最后得出只需要招A岗位3名、 B岗位3名、 C岗位1名。
2、确定了这两个新增的岗位与目前现有的销售岗位区别不是很大之后,通过观察跟踪现有销售并与他们沟通。但因为销售工作时很少在办公室,无法利用上班时间与他们沟通,于是就选择了下班时间和中午吃饭的时间,一般会先与他们寒暄几句,询问他们工作近况、生活情况、是否住我附近等不易引起注意的话题拉近关系;因大部分销售都有车,下班后我就借着搭顺风车的名义跟他们再深入了解,挖掘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也就是大叔常说的不拘于形式,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为最终目标)。
3、工作分析输出之后,才着手制定招聘计划、招聘方案,确定招聘渠道。
4、招聘过程中,我也不再像往常一样,而是改变了搜索简历的技巧,以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1)职位搜索不要过于局限性:如果你招的是一位销售经理,那么建议在职位这一栏不要太过于局限只搜索销售经理或什么销售之类的,因为公司不同,头衔也会不同,就算对方做的是销售经理,名称也未必一样,所以什么头衔不重要,工作职责、工作经验那些硬性条件是否与你需要的岗位相匹配,这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点。
(2)行业搜索不要太过局限性:在对行业进行搜索时,可以根据做好的工作分析进行判断,你所招聘的这个岗位还有哪些行业的哪些岗位上的人员可以胜任,哪些行业与你们有关联,有了这些分析作为前提,在进行简历选择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3)可以把关键词整理出来,每一段时间搜索不一样的职位或挂不同名称的职位,这样不仅可以将我们在招聘网站的职位排前,增加浏览量,还可以多挂收简历。
(4)搜索的简历出来之后,先简单的看工作经验和任职时间,如果觉得与招聘的岗位基本符合再点击进去详细看,这样也可以提高简历浏览的速度和筛选简历的效率。
虽然招聘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我也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学习。但在这段过程中,我真的发生了质的蜕变,非常感谢我的组长零花姐给我提供的帮助,让我更加清晰的理解了其中的逻辑,知道了应该去哪里找人,通过什么渠道去找人,也谢谢我们小组成员辅助我完成招聘任务。
以下是小伙伴们对我的帮助与辅导截图:
六、加入学习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坑,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在10月份招聘任务中,我又碰到了一个难题,上级领导对“销售总监”岗位候选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年龄等要求近乎完美,当时一度崩溃,符合这些要求的候选人根本就很难找到,该怎么去开展,到哪找人呢?完全没头绪,这任务没办法完成呀!
正好周一晚上我们小组需要讨论如何开展招聘工作,于是我就在会议上说了关于招聘销售总监的情况,我觉得自己没办法完成这个任务。
各位小伙伴听完后就问了我几个问题:
1.为什么这个岗位一定需要这个技能,不具备是否可以?
2.为什么一定要是这个年龄阶段的?
3.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城市这个行业里有资源,没有不可以吗?
……
随后又让我描述前任销售总监的个性特征、经验等,大领导看中哪些?经过分析后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又掉坑里了,接到任务时没有去做分析、辨别,没有与老板深入沟通,其实有些条件是可以放宽的,而且招聘渠道也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小伙伴们的指导与帮助,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先是将原来被动的搜索简历和查看投递的简历转换为主动去候选人聚集地约聊沟通;再通过对以往的人员进行盘点,精准得出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经过努力,最终成功地确定了两位候选人。
还有一个难题,10月份我们小组需要完成15个岗位173名人员的招聘任务,这要是在以前,我直接跳起来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经过学习,我们一起分析,聚焦选择相应合适的招聘渠道,运用正确的招聘方法,并在小组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10月15日已完成8个岗位135名的人员招聘,综合完成率78%。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非常感谢零花姐的指导及C组小伙伴们的帮助,带我们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招聘任务。
七、加入学习后的效果
虽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但与之前的自己相比,真的进步了很多:
1.学会了合理授权
不再每天疲于救火,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而没产生多大效益。
2.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
遇到异常、遇到问题从正向思维转向了逆向思维。
3.能够聚焦当下的工作
当下工作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再根据要求输出。
4.知道怎样有效的学习
不再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而是坚持学习721法则。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进行交流与讲话的人,加入百习而见之后,各位辅导老师、学习管理师和我所在组的小伙伴们不断地帮助我、鼓励我,让我多交流,多与大家分享,才有了今天的我。
希望每一位加入百习而见学习的小伙伴,都能完美蜕变,收获满满!
以上是我的小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借鉴。
如果你想和文中小伙伴一样完美蜕变
可以添加下方学习诊断师微信领取文中相关表单
看完300+条HR心底的真实呐喊,这届HR太丧了……
让人知道你——让人知道你在招人。 让人了解你——让人了解你公司和岗位。 让人喜欢你——让人对你公司和岗位感兴趣,并入职。 让人爱上你——让人爱上你公司和岗位,不走了。
恭喜点进来的“你” 已经有意识的要“学习”了!
培训体系“从零到一”的核心关键在于,体系不是一上来就搭个框架大张旗鼓的全面开动凭空打造的,而是踏踏实实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靠做好每个阶段的每个培训项目,一个点一个点的“长”起来的!
用人部门疯狂的提招聘数量,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怎么化解?部门负责人提供了一堆岗位需求,经验要求,学历要求,从业背景要求,各种要求,但是这样完美的人哪有?每个部门都在喊缺人,接到N个招聘需求,都很着急,到底有没有那么急?
薪酬其实就是心理学,所有薪酬的工具模型,方式方法,都是透过一种前人研究和总结的曾经在某些情况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最后被归纳起来而形成的。
职场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关键是如何哭,才有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向你的老板合理有效的申请加薪。
警告:本文很扎心,心理素质差的HR请勿往下看
各位HR宝宝们: 以下的坑,你有没有踩过! 候选人面试的时候,口若悬河,思维敏捷,试用期却“高开低走”...... 候选人在面试中给人感觉一般,结果入职后,却像股票一样“低开高走”...... 候选人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出对公司和岗位很认可,但是进来不到一周就离职了...... HR宝宝们扎心了......
人心,人性,需求和欲望。